12月18日,“明彩绘本《福建海防图》《浙江江防海防图》签约仪式暨馆藏古籍精品展”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大楼古籍阅览室举行,该彩绘本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学苑出版社合作出版。出席活动的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何林、学苑出版社总编孟白及副总编战葆红。
何林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大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福建海防图》和《浙江江防海防图》出版,让其化身千百,是对党中央指示的具体实践。
孟白总编表示,学苑出版社编辑的图书以地理学、海洋学学术著作为主,随着近年来出版界、学界对古代舆图史料价值的重视和挖掘,学苑出版社希望能够进一步引导和拓展舆图资源的利用途径和研究程度。
此次合作出版的《福建海防图》和《浙江江防海防图》是明清舆图中的精品,不仅其长度在明代彩绘本中少见:《福建海防图》约5.8米、《浙江江防海防图》33.6米,而且绘制精确,色彩鲜艳,其中包含的地理地貌、江防海防部署、军事建制等等史料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简短而庄重的签约仪式后,展出了明代彩绘本《福建海防图》和《浙江江防海防图》原件,以及国内现存最大的薄型铜版《平定回疆得胜图》。这些珍品馆藏吸引了包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和大批热情读者前来鉴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深研究馆员罗琳教授生动细致地讲解三件国宝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学术价值,使大家了解了中西方印刷技术的融合,领略到古代舆图所承载的科学精神、美学底蕴和史料价值,让学者和观众在祥和热烈的氛围中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收藏古籍50余万册,包括敦煌唐人写经、西夏文写本、宋元明清刻本,及大量古代舆图、名人稿本、抄本、名人字画、契约、家谱、拓片、地方志等等,可开发出版的文献很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希望今后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为读者服务、为图书馆服务。
本次签约仪式和精品展览活动以灵活创新的方式走向公众,推动馆藏珍品的研究和传承,可谓是一场开发馆藏资源、共享学术资源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