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文献中心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成功举办
2020-06-28

  2020年5月23-24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全国各地的院属科研院所同时拉开帷幕,北京分院同时开启第三届“科学传播月”活动,文献中心积极参与到科普传播活动中。今年又适逢文献中心成立70周年,这也成为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首次全部以线上形式组织直播,活动活动紧扣“科普”与“阅读”主题,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云上视听盛宴”,吸引了社会各界近25万人次观看。 

  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由读书报告分享、科普讲座、古籍VR展览、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线上展览四个版块组成。 

  面向青少年及亲子阅读群体,文献中心联合北京分院,邀请因《流浪地球》手绘讲解图而走红的“科学家奶爸”的王元卓研究员,合作组织《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直播,向观众分享亲子科学教育的经验与跨界科普背后的故事。活动持续1小时,科讯平台直播观看人数2.1万人次,快手直播观看人次21万人次。 

  结合疫情防控中公众对科学防疫的关注需求,文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何林分享了题为《医者仁心 勇者无畏——重读伍连德》讲座,向公众介绍110年前的中国抗疫故事。讲座内容丰富精彩,不仅介绍了伍连德先生发明伍氏口罩、推行隔离消杀措施等一系列科学抗疫的细节,还回顾了伍连德推动筹办北京人民医院,建立国家检疫制度等奠定中国现代医学基础的创举。讲座回顾百年前科学抗疫的历史,为今人带来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吸引1.6万人次观看。事实上,本次报告乃是应观众强烈要求的返场之作,早在世界读书日活动的首次开讲就已经吸引近万人次在线观看,观众在意犹未尽中希望再次聆听有“严”有趣的报告并增加提问机会。 

  “科技·互鉴·发展”珍稀古籍VR展,甄选文献中心的与科技相关的特色古籍资源,通过VR展览的方式,向公众集中展示千百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世界文明的交流,通过回望这一璀璨多姿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在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古籍展览注释解读,向读者们科普隐藏在古籍文献中的故事和知识。

  “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嵌入“线上公众科学日”平台,网上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全面系统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主要数据,实现360虚拟展厅观展效果。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院史天地”推出“云展览 微科普”专题服务,推出展览内容的延展解读。 

  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文献中心充分利用我院传播局和北京分院提供的宣传渠道,组织联动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快手等主要互联网平台进行预热宣传,效果明显。比如:文献中心积极参与了公众科学日的中科院锦鲤活动,从古籍中精选图片制作文化衍生品 “古籍善本中的中国科技”成套书签与“西洋善本中的草木之美”主题植物绘本笔记本。借助我院科学锦鲤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020万人次,近5万网友转发参与;我院抖音“抖进科学”话题浏览量26.1亿次播放量,”微博“中科院公众科学日话题阅读量超过5000万,这些热门话题中都推送了文献中心的相关活动,大大拓展了在线观众对文献中心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首次通过全部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创新了活动组织方式、宣传手段与合作机制,也给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进一步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锻炼了科普团队组织与协调能力,积累了多媒体科普技术经验,公众反馈效果良好。文献中心后续将继续定期组织科普与阅读活动,使更多读者关注并参加图书馆科普活动。 

文献中心“公众科学日活动海报”

文献中心“公众科学日活动海报”

“与科学家奶爸对话”直播现场

“与科学家奶爸对话”直播现场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京ICP备05002861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6号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政编码:100190 (建议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