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亲历记”专题讲座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31

  2015年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对外公布后,不仅成为海内外考古界关注热点,且影响力不断扩大。海昏侯,这位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多项之“最”的墓主一时吸引了无数大众眼球。 

  528日,文献情报中心“科学人讲坛”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存信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亲历记”的专题讲座,来自周边大中小学和社会各界听众1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存信副研究员,195910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197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从事出土文物保护和实验室考古工作。现担任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 

  讲座开始,李存信副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海昏侯墓的基本情况,海昏侯刘贺墓位于江西南昌市新建区的大塘坪乡东北的墎墩山上,墓园占地约4万平方米。刘贺是汉武帝之孙,第二代昌邑王,公元前74年被拥立为帝,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仅27天即被废,废后被封为海昏侯,而海昏侯墓则是我国唯一一位具有皇帝身份的王侯墓葬。 

  接着,他为大家展示了海昏侯墓陵园的平面布局,陪葬墓、车马坑的分布、主墓的结构等。重点分享了海昏侯墓的墓葬椁室情况,椁室中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车马库等一应俱全,其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仅钱库中就有铜钱200万枚。尤其激动人心的是李存信副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主椁室外棺棺盖的开启、主棺的提取等全过程。20165月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已进入后期清理阶段,“刘贺”字样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已提取,在提取完敷面后还发现了刘贺的牙齿。 

  李存信副研究员表示,本次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和文物保护水平,也代表了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开展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所有发掘工作都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观众被精彩的考古现场发掘故事深深吸引,讲座结束后,也久久不肯离去,部分观众还特意留下来与李存信副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作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百余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讲座的内容预告,积极参与科学人讲坛,让科学知识与科学普及结伴,科学前沿与科学生活交融,开阔我们的科学视野,扩展我们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科学生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