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预印本与新型学术交流”开放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内外知名出版社Elsevier与Taylor& Francis、万方数据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共同探讨了预印本和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如何更好促进预印本在国内发展、如何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地科研交流平台献计献策。同时,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期刊编辑部,高校图书馆和院外科研机构信息中心的近40位代表参与了本次开放研讨。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智雄研究员主持,分为“学术报告”和“研讨交流”两项议程。学术报告环节,共有五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介绍了对预印本发展的看法。首先,张智雄主任从整体介绍了国际预印本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预印本平台纷纷推出、基金组织积极支持预印本、迅速公开成为重要手段、芬格规则正在被打破、新型期刊的服务合作模式等。他在报告中还谈到了扎克伯格投资生物预印本系统bioRxiv、爱思唯尔收购SSRN等预印本案例引起的深思;同时张智雄主任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项目负责人,也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当前平台发展情况。之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强研究员,讲述了在高能物理领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包括arXiv、INSPIRE等,他表示这些平台被科研人员认可的成功经验可以供我国预印本平台发展所借鉴。其后,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Francis)中国期刊出版人丁海珈博士和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学术关系高级经理康晓伶,分别从出版行业和自身集团发展战略的角度,介绍了预印本对合作网络的影响、以及出版商针对预印本出现和发展所做的思考和行动。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黄华主任,同与会者分享了《中国数字报刊云服务平台》在科研学术领域交流的应用等问题。
在一系列精彩的汇报演讲后,与会专家围绕“预印本未来发展”、“开放学术交流与传播”等主题展开了充分地交流研讨。讨论内容聚焦在预印本平台质量控制、预印本平台认可度和公信力、未来发展定位,以及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特征、社区化特征等方面。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指出,预印本的发展摆脱了传统印本资源带来的限制,提高了科研发布的速度,是很好的学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应重视预印本的质量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韩智勇认为,从长远来看预印本是科学交流与科研合作的一种趋势,未来在学术交流中会占领相对主导的地位,同时他提到了关于预印本发展的思考,包括从国家基金委的角度面对“预印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强研究员认为,要构建国际化的预印本发布平台,需要树立自己的定位,一方面能够兼容已有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关键是能够吸引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和各学科专业科学家的关注。关于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化问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中心主任黄金霞认为应有多种途径,包括平台语言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应该也与国际上有权威度和公信力的预印本平台合作。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胜利编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期刊与知识服务中心主任吕青从传统期刊与预印本对比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预印本平台发展的看法和当前可能存在质量控制、表达规范、科学家认可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王瑀屏博士代表丘成桐院士,基于他们建设的数学预印本系统,从预印本平台使用者和建设者两个角度分享了他对于预印本思考,认为预印本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同样认为预印本平台接收什么样的论文是需要思考和界定的问题。此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文莉主任、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资源合作中心副主任郭晓峰,也分别谈到了她们对于预印本和中科院ChinaXiv平台的看法,郑主任认为中国预印本平台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认为ChinaXiv的发展应思考如何与arXiv等平台对接,做出特色;郭主任希望推动DOI在预印本平台上的论文引用和引文统计的服务。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期刊业务主管杨子秀提到,本次交流研讨的内容对于促进院传播局支持的ChinaXiv平台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影响力、公信度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会议结尾,张智雄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开放研讨会非常成功,达成了预期目标,同时也提出,基于预印本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巨大价值与潜力,本次研讨内容对于促进中国预印本平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呼吁能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广大科研人员打造开放、共享的学术交流环境,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科研学术影响力。
张智雄主任主持研讨会
学术报告
开放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