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学科情报专员(第二期)培训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1-05-2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学科情报专员(第二期)培训班”于5月16~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院各研究所的53名文献情报工作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最终有46名学员成绩合格并获得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旨在提高研究所文献情报工作者通过专利数据分析服务科研决策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专利的基础知识及专利分析的思路和方法,DII、欧专局专利数据库、专利在线分析系统等数据库及数据检索方法,TDA、Aureka等专利分析工具的使用。

培训采取“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授课—课堂讨论答疑—学员实习作业—开放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更重视和强调教与学的互动,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经过1天半的课堂讲授与讨论答疑,全体参加培训人员分成9个小组针对自选的某一研究领域、主题或专门课题,从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结构、领先机构、核心技术演变趋势、技术竞争关系、研究所竞争路径等进行分析,并在开放交流研讨时分别派代表汇报交流实习成果。尽管有的做得还不尽完美,但基本掌握了专利分析的思路、流程和方法,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工具开展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完成的分析报告体例完整,数据处理得当,结论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不少学员还能主动探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一些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国科图副馆长刘细文以“深化文献情报服务培训,推动研究所文献服务模式转型”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当前文献情报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着重强调了科研一线文献情报服务模式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同时也阐述了实现科研一线文献情报服务转型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国科图馆长张晓林出席了培训班结业仪式,听取培训班情况汇报,现场听取学员关于培训和国科图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做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科研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际化竞争、数字化交流、网络化传播、开放性出版等已经成为科研信息环境的新模式,数据、事实、市场、社会发展、竞争状态等是科研信息获取的新难点,专业化、体系化、规模化的信息通报、专题调研、综述等成为主要信息服务形式;科研人员对文献情报服务的要求已经突破了单纯文献服务的内涵,文献情报服务要从传统的文献提供与管理到信息提供、从专题文献分析到领域进展与竞争态势分析、从技术趋势与竞争分析到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等转变。面对科研人员的新要求,我院文献情报系统制定了十二五发展的新目标,旨在显著提升科研决策与科技创新两个一线的知识发现与分析能力,要以一流的服务模式与能力,引领推动国家科技信息服务发展。这既是发展的新挑战,又是发展的新机遇,国科图和所级文献情报机构需要携手并肩,共同迎接这一挑战。

张馆长指出,近年来在创新的道路上全院文献情报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十二五期间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突破图书馆阵地服务模式,开展“嵌入”式科研信息服务,与科研人员、科研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实现文献服务的高效、及时;要突破文献保障服务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文献共享,加强机构知识管理服务,加强以文献为基础的综合科技信息交流;要加强面向科研项目和课题的专题信息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加强课题查新评估、专题信息分析、领域信息分析等;要加强科研信息素质培训,提升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效率。为实现该目标,国科图将积极推动和帮助所级文献情报人员实现转型,采取创新项目拉动、协调机制保障、队伍建设支持、评价体系推动等多种措施,也希望所级文献情报人员积极参加国科图组织的培训,主动试验和探索新型服务,全院协同、夯实基础、创新服务,共同推动我院文献情报事业的发展。

培训结束时,张晓林馆长代表国科图为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