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古代遗址保护实例”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4-03-06

 3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双林副教授做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人讲坛”,给听众带来今春第一场专题讲座——“中国古代遗址保护实例”。周双林副教授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伴随各种考古项目走遍中国的大部分文物遗址,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曾经参与、主持青海喇家遗址土体化学加固、牛河梁遗址土体保护、成都杜甫草堂遗址保护规划等项目,有着丰富的考古遗址保护经验。本次讲座的预告一经发布,就获得了众多年轻学子的踊跃报名,80余名听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周老师首先从概念开始讲起,介绍了中国古代遗址的土结构以及古建筑的形成与构筑,如地下的窑炉、窖穴、墓葬、车马坑,地上的房屋、寺庙、墙体、烽燧等;接着周老师介绍了这些遗址土结构的构筑方式,如版筑、编壁等。周老师从这些土结构的构筑方式特点中引申介绍出它们可能存在的病变以及伤害,如物理病变、化学病变、生物病变等;并为听众们举了大量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害实例,如鸿山遗址、九连墩遗址、锁阳城遗址等。

 在为听众们介绍过土遗址中主要的病害后,周老师接着向大家展示了他本人在土遗址保护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我国的土遗址很多,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干燥环境中的土遗址和潮湿环境中的土遗址。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分布范围很广,这些遗址的病害与水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处于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那么对它们的保护,难度就很大。而在遗址中建立挡水墙、挡水廊能有效的阻挡潮湿环境对土遗址的破坏。以土、石等材料为主的遗址与建筑,受到的破坏同样多种多样的,因此保护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地质环境的治理、气象条件的治理、结构维修和化学保护。其中化学保护包括是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材料的保护,以及修补。在土遗址的化学保护方面,周老师也做了相当多的尝试,并为大家做了相关的展示。

 讲座的最后周老师也向听众谈了他对中国文物保护现状以及对遗址到底是挖掘出来保护还是原地封藏的迷思,并且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以及微博,希望广大年轻朋友与他进行更多的交流。周老师直率的个性和实例丰富的报告受到大家的欢迎,会后还有多名听众朋友围上来与周老师交流。

 作为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近百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传播科学知识,展望科学发展,倡导科学精神,阐述科学人生,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其他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讲坛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