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聚焦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2-05-15

5月1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今年报告的主题是农业现代化,这是它的第12本年度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研究员主持,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向专家们介绍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的主要内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在书面讲话中,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对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来自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就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事实和原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国情和选择,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家们认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食足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在过去的6000年里,农业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不论发生多少变化,农业是人类文明的第一基石。因为,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延续,就没有人类种族的繁盛。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更是一个伟大产业。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个世界现象,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是现代农业的世界前沿以及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继而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首先,系统分析1700年以来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客观现实和未来前景。其次,系统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主要观点、主要理论和政策含义。其三,简要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国际比较和未来前景,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线图。其四,完成1960-2008年世界131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评价。其五,完成2009年世界现代化评价,包括世界131个国家和中国34个地区的现代化指数。

该报告还发现,中国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约落后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中国现代化水平约低10%;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版,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2002年6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跨学科、综合性、专业性的现代化研究的国家科研机构。经过十年努力,中心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研究机构。

中心的科研成果,集中收录在三种系列出版物中,包括《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第二次现代化丛书》系列和《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丛书》系列,共计35部著作,其中,3部为外文著作。《中国现代化报告》是中心的代表性成果。

在中心的成果中,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或广泛社会影响的成果,例如,出版全球首部《现代化科学》、《世界现代化概览》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首次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运河战略”和“和平鸽战略”等。其中,“现代化科学”被认为是一门新学科,《现代化科学》一书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一项“原创性贡献”;关于“现代化科学”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复兴的科学基础和战略机遇,受到社会关注;关于建设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得到部分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启动等。

在会议期间,何传启研究员还向专家们介绍了全球首部《现代化科学》英文专著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第二版)》,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十年成果展”。本次展览主题是“中国复兴的科学基础和战略机遇”,展出地点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一楼展厅。展览为期两个月, 2012年5月至6月。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