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从实验生物学到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3-11-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大规模、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使人类基因组计划能够在新世纪伊始就顺利完成,并可以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初见端倪,正方兴未艾。 

  1123日,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人讲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基因组分析平台首席技术专家梁承志博士做客科学对话现场,做了题为“从实验生物学到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普讲座,国家科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何林出席活动并为主讲嘉宾颁发“科学人讲坛”特邀嘉宾聘书,来自高校的青年学生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近百人与专家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 

  梁承志研究员的报告从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说起,巧妙地引出生物信息学的主题。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的生物信息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共享的生物信息学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实验方案与流程,共享的专家数据库提供了先进的思路与宝贵的经验。报告从人类的发展规律讲到科学研究历史与形式,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讲到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从基因组测序讲到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学。他指出,从实验到计算,不仅是生物学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其他学科发展趋势之一,生物信息学未来的目标就是要用计算机模拟生命的过程。 

  报告在素材的选择上注重利用经典的例子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如:生物系统的个体、群体复杂性举例,生物系统模型举例等。这样能够使听众从经典例子与素材的分析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时所遇到的问题,对听众以后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有所启迪。 

  梁承志研究员的报告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大家就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的界限、生物信息学软件测试结果、玉米的基因组测序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现场对话交流。 

   作为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特色品牌,“科学人讲坛”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经举办了近百场讲座,来自国内外的院士、知名科学家应邀登上讲坛,传播科学知识,展望科学发展,倡导科学精神,阐述科学人生,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其他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讲坛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附件下载: